離職后,員工與原雇主的關系是否繼續(xù)存在,以及是否仍然享受相關的勞動權益,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工傷賠償是勞動者在因工受傷后,由用人單位或相關機構給予的補償。那么,離職后的工傷還能不能獲得賠償呢?
一、離職以后工傷還能賠償嗎?
根據(jù)《工傷保險條例》規(guī)定,工傷是指職工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nèi),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yè)病的。離職后,勞動者與原雇主之間的勞動關系已經(jīng)解除。離職后發(fā)生的工傷,一般不屬于《工傷保險條例》規(guī)定的工傷范圍。
在某些情況下,離職后的工傷仍然可以獲得賠償。例如:
因工傷而導致勞動能力喪失的,原雇主應當按照工傷賠償標準支付賠償金。
因離職后從事原職務時再次受傷的,原雇主應當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原雇主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導致職工離職,導致工傷發(fā)生的,原雇主仍然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二、工傷后離職多久還可以申請工傷認定?
如果是在職期間發(fā)生的工傷,職工離職后仍可申請工傷認定。申請工傷認定時效為一年,從職工受傷或者確診職業(yè)病之日起計算。
三、離職后工傷認定的程序是什么?
離職后工傷認定程序與在職期間基本類似:
職工或者其近親屬提出工傷認定申請。
相關部門調查取證,形成工傷認定結論。
對工傷認定結論不服的,可以申請復核或訴訟。
離職后工傷能否獲得賠償取決于具體情況。離職后發(fā)生的工傷不屬于工傷保險的保障范圍。如果滿足特定條件,仍然可以獲得賠償。若有此類法律問題,建議及時咨詢專業(yè)的律師。
以上內(nèi)容僅供參考,法律咨詢具有特殊性,如有疑問建議本站在線咨詢律師,獲取更專業(yè)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