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當先履行債務的當事人,有確切證據證明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1、經營狀況嚴重惡化;2、轉移財產、抽逃資金,以逃避債務;3、喪失商業(yè)信譽;4、有喪失或者可能喪失履行債務能力的其他情形。下面隨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一番吧。
本篇文章目錄一覽:
中止履行合同有哪些情形
中止履行指在合同義務履行之前或履行的過程中,由于某種客觀情況的出現,使得當事人不能履行合同義務而只能暫時停止的情況。應當先履行債務的當事人,有確切證據證明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
(一)經營狀況嚴重惡化;
(二)轉移財產、抽逃資金,以逃避債務;
(三)喪失商業(yè)信譽;
(四)有喪失或者可能喪失履行債務能力的其他情形。如:債權人分立、合并或者變更住所沒有通知債務人,致使履行債務發(fā)生困難的,債務人可以中止履行或者將標的物提存。
當事人沒有確切證據中止履行的,應當承擔違約責任。當事人依據規(guī)定中止履行的,應當及時通知對方。對方提供適當擔保的,應當恢復履行。中止履行后,對方在合理期限內未恢復履行能力且未提供適當擔保的,視為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中止履行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并可以請求對方承擔違約責任。
中止合同履行的情形包括哪些
中止履行指在合同義務履行之前或履行的過程中,由于某種客觀情況的出現,使得當事人不能履行合同義務而只能暫時停止的情況。應當先履行債務的當事人,有確切證據證明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
(一)經營狀況嚴重惡化;
(二)轉移財產、抽逃資金,以逃避債務;
(三)喪失商業(yè)信譽;
(四)有喪失或者可能喪失履行債務能力的其他情形。如:債權人分立、合并或者變更住所沒有通知債務人,致使履行債務發(fā)生困難的,債務人可以中止履行或者將標的物提存。
當事人沒有確切證據中止履行的,應當承擔違約責任。當事人依據規(guī)定中止履行的,應當及時通知對方。對方提供適當擔保的,應當恢復履行。中止履行后,對方在合理期限內未恢復履行能力且未提供適當擔保的,視為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中止履行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并可以請求對方承擔違約責任。
合同部分履行能否導致合同解除
部分履行是指合同履行數量不足。在部分履行情況下,債務人已經交付了部分貨物,是否導致合同的解除?我們認為在此情況下,應限定合同的解除。一般來說僅僅是部分不履行,債務人是可以補足的。如果因部分不履行而導致解除,則對已經履行部分作出返還,也將增加許多不必要的費用。所以除非債權人能夠證明部分履行將構成重大違約、導致違約目的不能實現,則一般不能解除合同。
如果當事人能夠證明未履行的部分對他沒有利益,而已經履行部分是他所需要的,則不必采用合同解除的方式而采用合同終止的方式,就可以有效地實現其利益。當然,在決定部分不履行是否構成根本違約時,應考慮多種因素。一方面,應考慮違約部分的價值或金額與整個合同金額之間的比例。另一方面,應考慮違約部分與合同目標實現的關系。如果違約并不影響合同目標的實現(如出賣人交付的不足部分數量不大,且并未給買受人造成重大損害)不應構成根本違約,但是,如果違約直接妨礙合同目標的實現,即使違約部分價值不高,也應認為已構成根本違約。
如遇到問題類似還有不清楚的或新的情況,建議您直接本站在線提問以便于了解溝通案件情況,智能匹配平臺空閑律師為你作出詳細的有針對性的解答,盡量說明大致情況以免因信息不全、溝通不暢,解答有誤。先在線咨詢律師可謂是目前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