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滿16周歲的未成年涉嫌刑事犯罪就應當承擔刑事責任,目前《刑法》中對未成年規(guī)定的刑事責任年齡最小是12周歲,比如涉嫌故意殺人罪或者用特別殘忍的手段造成受害人重傷嚴重殘疾,只要最高檢核準就可以定罪量刑。
未成年涉嫌刑事犯罪怎么處理?
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涉嫌刑事犯罪的,需要承擔刑事責任。
《刑法》
第十七條
【刑事責任年齡】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二周歲不滿十四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jié)惡劣,經(jīng)最高人民檢察院核準追訴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對依照前三款規(guī)定追究刑事責任的不滿十八周歲的人,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監(jiān)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依法進行專門矯治教育。
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怎么判刑
1、犯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的,一般判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處或單處罰金;
2、如果存在特別嚴重情節(jié)的,判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3、如果單位犯本罪則對其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責任人員判處本罪個人犯相應的刑罰。
《刑法》
第二百五十三條之一 違反國家有關規(guī)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個人信息,情節(jié)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jié)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違反國家有關規(guī)定,將在履行職責或者提供服務過程中獲得的公民個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給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規(guī)定從重處罰。
竊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規(guī)定處罰。
單位犯前三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各該款的規(guī)定處罰。
最新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立案標準
1、公民個人信息的內涵及特征
(1)與公民個人直接相關,能夠反映公民的局部或整體特點;或是一經(jīng)取得、使用即具有專屬性。前者如公民的出生日期、指紋等,后者如身份證編號、家庭住址等。
(2)具有法律保護價值。公民個人信息承載了公民的個體特征,甚至各項權利,如果任由他人泄露、獲取,必然導致公民時刻處于可能遭受侵害的危險狀態(tài)。
(3)公民個人信息的保護不以信息所有人請求為前提。除非基于維護國家利益、公共利益的需要或信息所有人的意愿,任何組織和個人均無權泄露、獲取其個人信息。
2、非法手段的認定
從竊取的特征分析,非法手段至少應當具備以下特點:
1)是違背了信息所有人的意愿或真實意思表示;
2)是信息獲取者無權了解、接觸相關公民個人信息;
3)是信息獲取的手段違反了法律禁止性規(guī)定或社會公序良俗。
3、情節(jié)嚴重的認定
依修正案,竊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情節(jié)嚴重的,方可追究刑事責任。但何為“情節(jié)嚴重”,尚無明確的規(guī)定可循。從立法背景看,近年來,公民信息廣為泄露,網(wǎng)絡上出現(xiàn)了公開兜售各類公民個人信息的廣告,社會上甚至出現(xiàn)了搜集、出售公民個人信息的“專業(yè)戶”,對公民個人隱私及人身、財產(chǎn)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因此,利用刑罰手段保護公民的個人信息安全實屬必要。但刑罰手段有其特殊的適用范圍,并非一切非法獲取公民信息的行為均應受到刑罰處罰。
對于以上內容希望可以給到大家參考。雖然現(xiàn)在法律行業(yè)律師有很多,但是大家在選擇律師時,還是要仔細考量,盡量選擇口碑、專業(yè)性強的律師進行委托,做到真正的省心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