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傷害案件中若不被諒解,判刑會依據(jù)犯罪情節(jié)、傷害后果等多方面因素。一般而言,致人輕傷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最高可判死刑。具體量刑會綜合考慮各種情節(jié)來判定。
一、故意傷害不被諒解怎么判刑
故意傷害他人且未獲得被害人諒解時,法院會根據(jù)具體的犯罪情節(jié)、傷害后果等因素進行量刑。
1、輕傷情況
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規(guī)定,故意傷害他人身體,致人輕傷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即使沒有得到被害人諒解,若犯罪情節(jié)較輕,比如是因民間糾紛引發(fā),且行為人有自首、立功等情節(jié),可能會在量刑幅度內(nèi)從輕處罰,但通常不會免除刑事處罰。例如,甲與乙因瑣事發(fā)生爭執(zhí),甲沖動之下將乙打成輕傷,乙拒絕諒解甲。法院在量刑時,會考慮案件的起因、甲的主觀故意程度等,如果甲事后主動投案自首,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可能會判處接近管制的刑罰。
2、重傷情況
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若手段殘忍、后果嚴重且未獲諒解,可能會在該幅度內(nèi)從重處罰。比如,丙出于報復(fù)心理,用兇器將丁打成重傷,丁及其家屬堅決不諒解丙。法院在量刑時,會考慮丙的惡劣動機、傷害手段等因素,可能會判處接近十年的有期徒刑。
3、致人死亡或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況
這種情況下,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如果沒有得到諒解,且犯罪情節(jié)極其惡劣,可能會判處較重的刑罰。比如,戊以特別殘忍的手段將己傷害至嚴重殘疾,己及其家屬對戊的行為無法諒解,法院可能會判處戊無期徒刑甚至死刑。
二、故意傷害不被諒解且有前科怎么判刑
當故意傷害不被諒解且行為人有前科時,量刑會更為復(fù)雜和嚴格。
1、前科的影響
如果前科構(gòu)成累犯,根據(jù)法律規(guī)定,應(yīng)當從重處罰。累犯是指被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犯罪分子,刑罰執(zhí)行完畢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內(nèi)再犯應(yīng)當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之罪的。例如,庚曾因故意傷害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刑滿釋放后三年內(nèi)又故意傷害他人致輕傷,且未獲得被害人諒解。由于庚構(gòu)成累犯,法院在量刑時會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幅度內(nèi)從重處罰。
2、綜合考量情節(jié)
除了累犯情節(jié),法院還會綜合考慮其他因素,如本次犯罪的起因、手段、后果等。如果前科與本次犯罪性質(zhì)相似,且手段都較為惡劣,那么法院會加重對行為人的處罰。比如,辛有多次盜竊前科,此次又因故意傷害他人致重傷且不被諒解,法院在量刑時,會將其前科情況作為加重處罰的重要參考,可能會在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幅度內(nèi)判處接近十年的刑罰。
3、改造可能性評估
法院也會考慮行為人再次犯罪的可能性以及改造的難易程度。有前科且不被諒解的情況下,說明行為人可能存在一定的主觀惡性和社會危險性,法院可能會傾向于判處較重的刑罰,以達到懲罰和預(yù)防犯罪的目的。
三、故意傷害不被諒解賠償后怎么判刑
即使故意傷害案件中行為人進行了賠償,但未獲得被害人諒解,判刑仍會根據(jù)具體情況而定。
1、賠償?shù)淖饔?/strong>
積極賠償雖然不能完全彌補被害人的精神傷害,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行為人的悔罪態(tài)度。法院在量刑時會將賠償情況作為一個從輕情節(jié)予以考慮。例如,壬故意傷害他人致輕傷后,積極賠償了被害人的醫(yī)療費、誤工費等損失,但被害人仍不諒解。法院在量刑時,會考慮到壬的賠償行為,可能會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幅度內(nèi)適當從輕處罰。
2、綜合犯罪情節(jié)
除了賠償,法院還會綜合考慮犯罪的起因、手段、后果等因素。如果犯罪情節(jié)惡劣,即使進行了賠償,也不會大幅減輕處罰。比如,癸以惡劣的手段故意傷害他人致重傷,雖然賠償了被害人的損失,但被害人因身體和精神受到極大傷害而拒絕諒解。法院在量刑時,會綜合考慮癸的犯罪行為,可能會在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幅度內(nèi)判處相對較重的刑罰。
3、被害人態(tài)度的影響
雖然賠償可以體現(xiàn)行為人的悔罪表現(xiàn),但被害人的態(tài)度在量刑中也有一定影響。如果被害人堅決不諒解,法院在量刑時會更加謹慎,不會因為賠償而過度從輕處罰。
綜上所述,故意傷害不被諒解的判刑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傷害后果、是否有前科、是否賠償?shù)?。在實際案件中,具體的量刑需要根據(jù)案件的具體情況進行判斷。如果你還想了解故意傷害案件中關(guān)于正當防衛(wèi)的認定、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流程等相關(guān)法律問題,可以在本站免費問律師,我們將為你提供專業(yè)的法律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