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產口頭約定在符合一定條件下具有法律效應。需行為人具有相應民事行為能力、意思表示真實且不違反法律等規(guī)定。不過口頭約定存在舉證困難等問題。相關長尾詞“財產口頭約定受法律保護的情形”涉及無欺詐等情況,“財產口頭約定舉證的方法”則可通過證人證言等進行。
一、財產口頭約定有法律效應嗎
財產口頭約定在一定情況下是具有法律效應的。根據(jù)我國《民法典》規(guī)定,民事法律行為可以采用書面形式、口頭形式或者其他形式。只要滿足以下條件,口頭約定就有效:
1、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這意味著參與財產約定的雙方必須是能夠獨立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的人,比如年滿18周歲且精神正常的成年人。
2、意思表示真實:雙方在進行口頭約定時,是出于自己的真實意愿,不存在被欺詐、脅迫等情況。例如,雙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礎上就財產分配等事宜達成一致。
3、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強制性規(guī)定,不違背公序良俗:約定的內容必須符合法律規(guī)定,不能損害國家、集體和他人的合法權益??陬^約定也存在明顯弊端,由于缺乏書面證據(jù),一旦發(fā)生糾紛,舉證會比較困難。
二、財產口頭約定受法律保護的情形
財產口頭約定受法律保護需符合特定情形。當雙方是在沒有欺詐、脅迫等不正當手段的情況下達成約定時,該約定受法律保護。比如朋友之間就借用財產在平等友好的氛圍下進行口頭約定。
1、約定內容明確:雙方對于財產的范圍、用途、歸屬等關鍵要素有清晰的表述。例如在合作生意中,雙方口頭明確各自的出資比例和利潤分配方式。
2、有相關證據(jù)佐證:如果存在證人、錄音、短信等證據(jù)能夠證明口頭約定的存在和內容,那么在法律上也更有可能得到保護。比如在家庭財產分配的口頭約定中,有其他家庭成員作為證人。
3、不損害第三方利益:約定不能侵犯他人的合法權益。如果雙方的財產口頭約定損害了債權人等第三方的利益,那么該約定可能不被法律認可。
三、財產口頭約定舉證的方法
當需要對財產口頭約定進行舉證時,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證人證言,找了解約定情況的人出庭作證。比如在親戚之間的財產口頭約定中,其他在場的親戚可以作為證人。
1、視聽資料:如果有關于約定過程的錄音、錄像等,這是很有力的證據(jù)。例如雙方在協(xié)商財產約定時進行了錄音,記錄了約定的具體內容。
2、聊天記錄、短信等電子證據(jù):在現(xiàn)代社會,很多溝通是通過電子方式進行的。如果雙方在微信、短信等聊天中提及了財產約定的相關內容,也可以作為證據(jù)。
3、行為事實:雙方后續(xù)的行為如果能夠印證口頭約定的存在,也可以作為證據(jù)。比如按照口頭約定,一方實際交付了財產,另一方接受并使用,這種行為可以證明約定的存在。
綜上所述,財產口頭約定在符合條件時有法律效應,但在實際中存在很多問題和風險。像如何判斷約定是否真實有效、如何避免口頭約定引發(fā)糾紛等都是值得關注的問題。如果您在財產約定方面有任何法律疑問,歡迎在本站免費問律師,我們將為您提供專業(yè)的法律解答。